市场规模快速扩大
全球市场:据赛迪顾问数据表明,2024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 2085.9 亿美元,同比增长 8.1%,预计 2025 年将达 2271.5 亿美元,于智能交通、智慧农业、生物医药等众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愈发重要。
国内市场:根据中研普华《2025-2030 年传感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》预测,到 2030 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6500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 10%-12%。
多行业迎来应用增长机遇
医疗健康:可穿戴传感器可监测生命体征,助力疾病预防从 “被动治疗” 转为 “主动管理”。传感器朝无创、连续监测方向发展,利于慢性病管理,像无创血糖监测、可穿戴心电传感器等技术突破,让 2025 年相关市场规模预计达 600 亿元。植入式传感器则可实现慢性病的长期监测。
智能汽车:伴随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发展,汽车电子成传感器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,对车载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等增量传感器需求显著增加。中国新能源车带动车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千亿,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正大幅提高。
智慧城市: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、噪声污染等,为城市治理提供数据支持。此外,其还可用于智能交通管理,借由传感器达成车辆与基础设施间的通信和协同控制,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。
氢能产业:氢能应用不断拓展,压力与温度传感器保障氢能储运安全,其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。
技术发展趋势利好
智能化:人工智能为传感器智能化升级助力。如医疗健康领域,可穿戴传感器结合 AI 算法,能分析诊断心率、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,发现潜在健康问题。
微型化:基于 MEMS 技术发展,传感器走向微型化,MEMS 传感器因微型化、低功耗等优势,在移动通信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存在爆发性增长机遇。
柔性化:柔性传感器是重要发展方向,柔性光传感器、pH 传感器等现处开发初期,未来在人造皮肤、微动传感等方面有望有更多创新应用。
政策扶持创造有利环境
许多国家均把传感器技术纳入重点发展范畴。我国政府将传感器列为 “新基建” 及 “中国制造 2025” 的核心突破领域,于 “十四五” 规划里明确提出,要强化 MEMS 工艺创新,推动全产业链升级,为其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。
远音智识科技有限公司——VOICEED威斯德,以传感器为支点,撬动智能制造新生态。